×

搜索

搜索
NEWS
新闻资讯
资讯分类
/
/
碳纳米管作丝线,用热发电

碳纳米管作丝线,用热发电

  • 分类:新闻动态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9-28 09:17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理论上,如果一个棒状材料一端热一端冷,就可能形成电势差;用一根导线连接冷热两端,就可以测出微弱的电流。当然,电流会非常微弱。这种现象早在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(Thomas Johann Seebeck)发现,并命名为热电效应(又称塞贝克效应)。此后的1834年,法国物理学家珀尔帖(Jean Charles Athanase Peltier)又发现了作为塞贝克效应逆过程的珀尔帖效应(Peltier effect),用来实现热电制冷。

碳纳米管作丝线,用热发电

【概要描述】理论上,如果一个棒状材料一端热一端冷,就可能形成电势差;用一根导线连接冷热两端,就可以测出微弱的电流。当然,电流会非常微弱。这种现象早在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(Thomas Johann Seebeck)发现,并命名为热电效应(又称塞贝克效应)。此后的1834年,法国物理学家珀尔帖(Jean Charles Athanase Peltier)又发现了作为塞贝克效应逆过程的珀尔帖效应(Peltier effect),用来实现热电制冷。

  • 分类:新闻动态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9-28 09:17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理论上,如果一个棒状材料一端热一端冷,就可能形成电势差;用一根导线连接冷热两端,就可以测出微弱的电流。当然,电流会非常微弱。这种现象早在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(Thomas Johann Seebeck)发现,并命名为热电效应(又称塞贝克效应)。此后的1834年,法国物理学家珀尔帖(Jean Charles Athanase Peltier)又发现了作为塞贝克效应逆过程的珀尔帖效应(Peltier effect),用来实现热电制冷。

塞贝克效应通常用热电优值ZT进行评价,热电优值越高,热电性能越好。
因此,材料一方面要具有低导热系数(κ),防止材料两端的温度差迅速减小;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高塞贝克系数(S)和高电导率(σ),以便最大化输出功率密度,二者合在一起又被定义为功率因子(PF = S2σ)。而利用珀尔帖效应实现的半导体主动制冷,则即需要高导热系数,快速散热,又需要高功率因子。当然,材料成本和毒性等也是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温差发电(塞贝克效应)与主动制冷(珀尔帖效应)示意图。
传统的无机热电材料,如Bi2Te3及其合金,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性能(ZT ~ 1.2,PF ~ 4.5 mW m-1 K-2)。但是这些材料整体呈刚性,有一定毒性,资源稀缺成本高,难以得到广泛使用。有机热电材料安全、有柔性且价格低廉,但它们功率因子一般不高,性能一般。那么,有没有一种材料可兼具二者的优势呢?
呃……目前还真没有。不过并非一点希望皆无——科学家们认为低维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。二维热电材料,比如单层石墨烯(36.6 mW m-1 K-2, 290 K)和超薄FeSe(26 mW m-1 K-2, 280 K),目前已有高功率因子的报道,但是尺寸较小,大规模制备和应用前途还不明朗。一维热电材料,比如碳纳米管,因载流子限域也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热电性能。况且,碳纳米管已被研究多年,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碳纳米管已不是难事。此外,碳纳米管质轻且有柔性,应用潜力巨大。不过,在宏观尺度组件中保持单个碳纳米管的高功率因子一直具有挑战性,主要归因于样品形态差和缺乏适当的费米能(Fermi energy, EF)调节等因素。
近日,美国莱斯大学Junichiro Kono课题组与东京都立大学研究者合作,在Nature Communications 杂志上发表论文,报道了具有超高功率因子(14 ± 5 mW m-1 K-2的碳纳米管宏观尺寸可纺织纤维,导电性和导热性俱佳。他们通过保证优异样品形态实现了超高电导率,同时通过费米能调节提高了塞贝克系数,这些是获得超高功率因子的关键。他们基于这类碳纳米管纤维制造了一种织物热电发电机,能利用温差发电点亮LED。
研究者采用外径1.8 ± 0.2 nm、内径0.9 ± 0.1 nm的双壁碳纳米管作为原料,通过溶液纺丝法将碳纳米管纺成连续纤维。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纤维直径8.9 ± 0.9 μm,具有高度取向性和结晶性,且机械强度(拉伸强度4.2 ± 0.2 GPa)和电导率(σ > 10 MS m-1)性能优异。向其中掺杂氯化碘可以提高电导率至16 ± 3 MS m-1,而高温退火(500 °C)有利于提高塞贝克系数至68.0 ± 0.3 μV K-1
综合二者的影响,退火后CNT纤维的功率因子最大可达14 ± 5 mW m-1 K-2,是目前报道的基于CNT材料的最高记录,也是研究较早、目前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热电材料Bi2Te3(~4.5 mW m-1 K-2)的3倍多。同时,导热系数也高达580 W m-1 K-1,可同时满足主动制冷的需求。理论联系实际,研究者随后利用理论模型进行学模拟,研究了电导率、塞贝克系数以及功率因子随材料费米能的变化而改变。高功率因子来自于对碳纳米管费米能的调节,模拟电导率与实验数据良好吻合。
热电性质与碳纳米管纤维费米能的模拟。
碳纳米管纤维柔韧且轻质,使用商用缝纫机可将其缝入织物中。通过塞贝克效应,加热织物的一侧,将另一侧保持在室温,从而在整个织物中形成温差,产生电能,并可以为LED供电。当温度差为60 K时,该装置可产生83 mV的电压和5.0 μW的功率。
“虽然测试的纤维被切割成厘米长度,然而无论你在哪里测量它们,它们都具有同样高的导电性”,该文第一作者、莱斯大学博士生Natsumi Komatsu说,“我测的部分小,仅仅是因为我的设备无法测量50米长的纤维” [3]。利用碳纳米管纤维的高功率因子和导热系数,织物有望实现更多热电应用,比如利用珀尔帖效应,实现高效的主动制冷及电子设备散热。
 
关键词:

热门新闻

Copyright 2021  深圳市飞墨科技有限公司

粤ICP备2021071296号

Copyright 2021  深圳市飞墨科技有限公司   粤ICP备2021071296号  

×